浅谈核心期刊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
2017年我院发表各级各类论文数十篇,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对较少,院领导鼓励大家在这方面多做尝试。新年伊始,我院信息科收到喜讯,2018年第1期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刊登了我科撰写的《基层两癌筛查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应用》一文。
说到中华级期刊,广大医务人员都知道它是国内医学期刊的NO.1。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则是医学信息化领域的中华级别,是国内顶级的医学信息化期刊。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,以反映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及国际医疗网络发展动态,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发展为宗旨。
《中国数字医学》承办的“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”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医学信息大会,每年汇集了海内外几千位专家参会,会议期间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众多专家对入选论文进行评奖与交流。因为信息化建设有投入大、周期长的特点,故录用的论文大都来自三甲医院,而且是老牌三甲医院,集中于直辖市或省会医院,据统计,江苏平均被录用的论文数是17.5篇/年,无锡市被录用的为2.5篇/年。来自普通地级市医院的论文很少,二级医院被录用的更是凤毛麟角。我院的《基层两癌筛查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应用》也是宜兴市首篇被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录用的论文。
我院信息科2018年的核心论文及成果还不止这一篇,《护理白板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》也已被《中国医疗设备》杂志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,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)录用,将于今年5月刊出。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“护理电子白板”也将于今年上半年收到证书。
论文与专利虽然是在2018年出的成果,但其创作过程集中于2017年,这些成果的申报过程也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。之前信息科没有写相关论文的经验,更不用说是投核心期刊了。写论文的动力不是为了应付升职称,是源于医院的需要,源于科研项目的要求,也是无锡市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要求,所以投稿起点也设定的较高,非核心期刊不投,增刊或遴选之类的不投。被录用的结果也证明选择是正确的:核心期刊不仅含金量高,操作也更正规,版面费低(只有两千多一点),所有的支出也仅限于版面费,《中国数字医学》甚至还有稿费发放。信息科在2017年仅有的两次投稿,在没有请专家润色的情况下,都一次性被录用,靠的不仅仅是运气。论文的顺利发表,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,下面结合我院、我科实际,总结一些小经验供大家参考。各个科室情况不一,仅做抛砖引玉之用。
首先,核心期刊论文最好要有科研项目支撑。翻一下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就会发现,在投稿单位中无锡市人民医院已属资历较浅的,那凭什么一家基层的二甲医院的论文能脱颖而出?其最大的亮点是有无锡市卫生局重大科研项目——《基层两癌筛查区域信息平台(妇幼保健)》在支撑。写论文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信息科从2009年我院新系统上线后不断学习,经过多年对技术的消化,根据医院特点不断进行改进,在创新中选择亮点,于2014年申报重大科研项目,再经历几年项目的开发与实施,最终才会有2017年详实的论文素材。
其次,论文有新意。第二篇核心期刊论文《护理白板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》虽然没申报科研项目,但有专利支撑。在工作中根据临床特点发现亮点,在使用中信息科对新产品进行不断完善,在查新中发现国内尚未有类似的项目,同时着手论文书写和专利申报,两者相互促进,更易成功。
第三,重视平时的积累。1、多年来,信息科要求所有成员“钻研新技术,学习新知识”,每周定期的集体学习坚持了十年,确保每人有不同的技术方向。2、合理分配工作时间(三个1/3):应急性的工作时间不高于1/3,1/3的时间用于学习,1/3的时间用于思考与改进。3、能科内解决的则不去采购,能科内有效维护的则不买维保。这样,不仅减少了信息化的投入,而且提高了对技术的掌控,在发现新亮点时,可快速转换为有用的产品。
第四,整合科室整体技术力量。核心期刊更易录用涵盖多专业、与新技术结合的的综合性科研论文。在信息化应用日趋广泛,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,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已无法掌握所有的HIT(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)技术,只有集科内所有人的力量才能提高录用成功率。
第五,离不开院部及使用部门的支持。近些年,院部对信息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,使信息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实用性强且“锦上添花”的工作。在对使用科室(如九病区)的回访中,信息科也收集到一些实用的改进建议,也为项目、论文和专利增色不少。
医院的核心是医疗业务,与信息化结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、保障医疗安全、提升管理水平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产生许多亮点,这也是论文与专利所需要的。以上是信息科对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前期工作的一些经验的总结,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。 (信息科)
说到中华级期刊,广大医务人员都知道它是国内医学期刊的NO.1。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则是医学信息化领域的中华级别,是国内顶级的医学信息化期刊。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,以反映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及国际医疗网络发展动态,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发展为宗旨。
《中国数字医学》承办的“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”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医学信息大会,每年汇集了海内外几千位专家参会,会议期间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众多专家对入选论文进行评奖与交流。因为信息化建设有投入大、周期长的特点,故录用的论文大都来自三甲医院,而且是老牌三甲医院,集中于直辖市或省会医院,据统计,江苏平均被录用的论文数是17.5篇/年,无锡市被录用的为2.5篇/年。来自普通地级市医院的论文很少,二级医院被录用的更是凤毛麟角。我院的《基层两癌筛查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应用》也是宜兴市首篇被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录用的论文。
我院信息科2018年的核心论文及成果还不止这一篇,《护理白板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》也已被《中国医疗设备》杂志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,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)录用,将于今年5月刊出。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“护理电子白板”也将于今年上半年收到证书。
论文与专利虽然是在2018年出的成果,但其创作过程集中于2017年,这些成果的申报过程也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。之前信息科没有写相关论文的经验,更不用说是投核心期刊了。写论文的动力不是为了应付升职称,是源于医院的需要,源于科研项目的要求,也是无锡市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要求,所以投稿起点也设定的较高,非核心期刊不投,增刊或遴选之类的不投。被录用的结果也证明选择是正确的:核心期刊不仅含金量高,操作也更正规,版面费低(只有两千多一点),所有的支出也仅限于版面费,《中国数字医学》甚至还有稿费发放。信息科在2017年仅有的两次投稿,在没有请专家润色的情况下,都一次性被录用,靠的不仅仅是运气。论文的顺利发表,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,下面结合我院、我科实际,总结一些小经验供大家参考。各个科室情况不一,仅做抛砖引玉之用。
首先,核心期刊论文最好要有科研项目支撑。翻一下《中国数字医学》就会发现,在投稿单位中无锡市人民医院已属资历较浅的,那凭什么一家基层的二甲医院的论文能脱颖而出?其最大的亮点是有无锡市卫生局重大科研项目——《基层两癌筛查区域信息平台(妇幼保健)》在支撑。写论文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信息科从2009年我院新系统上线后不断学习,经过多年对技术的消化,根据医院特点不断进行改进,在创新中选择亮点,于2014年申报重大科研项目,再经历几年项目的开发与实施,最终才会有2017年详实的论文素材。
其次,论文有新意。第二篇核心期刊论文《护理白板在医院的实现与应用》虽然没申报科研项目,但有专利支撑。在工作中根据临床特点发现亮点,在使用中信息科对新产品进行不断完善,在查新中发现国内尚未有类似的项目,同时着手论文书写和专利申报,两者相互促进,更易成功。
第三,重视平时的积累。1、多年来,信息科要求所有成员“钻研新技术,学习新知识”,每周定期的集体学习坚持了十年,确保每人有不同的技术方向。2、合理分配工作时间(三个1/3):应急性的工作时间不高于1/3,1/3的时间用于学习,1/3的时间用于思考与改进。3、能科内解决的则不去采购,能科内有效维护的则不买维保。这样,不仅减少了信息化的投入,而且提高了对技术的掌控,在发现新亮点时,可快速转换为有用的产品。
第四,整合科室整体技术力量。核心期刊更易录用涵盖多专业、与新技术结合的的综合性科研论文。在信息化应用日趋广泛,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,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已无法掌握所有的HIT(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)技术,只有集科内所有人的力量才能提高录用成功率。
第五,离不开院部及使用部门的支持。近些年,院部对信息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,使信息科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实用性强且“锦上添花”的工作。在对使用科室(如九病区)的回访中,信息科也收集到一些实用的改进建议,也为项目、论文和专利增色不少。
医院的核心是医疗业务,与信息化结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、保障医疗安全、提升管理水平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产生许多亮点,这也是论文与专利所需要的。以上是信息科对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前期工作的一些经验的总结,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指正。 (信息科)